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將於臨時會開始審查,內容還有許多爭議之處,需要政府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證據和詳細規範,努力找到最大的公約數。
示範區爭議焦點之一在農業加值。雖然政府一再強調要把農業的餅做大,事實上政府所講的好處對本土農民與農業幫助不大,反而帶來負面風險。
一、目前國內所生產的農產品以生鮮冷藏行銷為主,能賣到區內供加工原料的種類和數量不多,在沒有強制規範下,區內加工廠商基於成本、供貨穩定度、生產線等考量,會以國外大量進口相對便宜的農產原料做為主要來源,不大會採用價格相對較高的本土農產原料。這樣的做法有利於食品加工業,對台灣本土農業幫助相當有限。
二、即便選用本土農產原料,廠商也很可能採取「混米」模式,以少量國內農產原料混入大量進口原料做成加工品,以台灣品牌外銷。坦白說加工後成品,政府部門很難全面管控,也會對原本採購本土農產原料的加工廠造成不利影響,消費者也無法從產品外觀做出區隔,自然對國內農產品造成傷害。
台中電動床三、區內開放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原料分管制性農產品與非管制性農產品,前者加工後成品必須全數外銷不得流入國內市場,這部分涉及政府把關效能以及相關罰責的訂定;後者在課稅後可以進入國內市場,這部分就會跟國內相關成品產生競爭且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如花生觀光工廠一日遊、紅豆、花生醬等等,恐怕對本土農業造成不利影響。
四、政府大力推動區內農產加值獲利程度和最大的獲利者,究竟是進口商、加工廠、出口商還是農民?同樣的質疑也發生在ECFA簽定後國內石斑魚等輸中,政府應拿出具體數字來說服農民爭取支持。
五、政府部門要把農業的餅作大,應該積極開拓本土「純金」MIT農產品的國際市場,而不是將有中國網路行銷 限的人力、經費用在「鍍金」MIT市場的開發,捨本逐末。
六、將觀賞魚產業納入苗栗農地買賣農業加值依照示範區設置目標除略顯牽強外,放寬管制觀賞魚進口,恐將導致外來病原菌入侵、破壞國內原有物種與生態環境、雜交育種後隨意丟棄、基改觀賞魚波及其他魚出口、違反全球生物保育協定等風險。
既然農業加值效益不大卻可能帶來許多負面風險,不妨放慢腳步讓其他產業先行。政府若堅持非推動農業加值不可,除非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說法,否則應該先規範進口農產原料種類,優先放行國內沒有生產的農產品原料,避免對本土農業帶來直接的衝擊,並藉由國內或國外廠商優質加工技術和完整的行銷規劃,創造出如瑞士蓮巧克力、日本UCC咖啡般名聞國際的品牌,才能讓「MIT」更能發揮加乘效果。
台灣電動床工廠
BA94FE092C72E915